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1
1

📚 Tukey’s Post Hoc Test:從火雞到統計界巨擘,解開「事後檢定」的全貌

學統計時,看到 ANOVA、Tukey’s HSD、Post hoc test 可能會暈,其實可以用一句口訣記:「先問全班有沒有差(ANOVA),有差再找誰差(Tukey),檢查結果靠事後檢定(Post hoc)。」 ANOVA 就像班導師先看看全班成績有沒有明顯落差;John Tukey(圖奇)發明的 HSD 是公平裁判,幫你比對每兩組誰差最多;Post hoc 就是比賽後的詳細判決書,列出差在哪裡。


🐣 Tukey 這個名字從哪來?

「Tukey」不是火雞(Turkey 🦃),而是來自美國著名統計學家 John W. Tukey(1915–2000) 的姓氏。

他是 20 世紀統計學界的傳奇人物,除了 Tukey’s HSD,他還提出了 箱型圖(Box Plot)、快速傅立葉變換(FFT) 等影響深遠的工具。

1949 年,Tukey 發表了 HSD(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)方法,解決了多組平均值比較時,重複做 t 檢定會增加「第一型錯誤」的問題。

因此,「Tukey 檢定」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方法,而不是鳥或國家。


🤩 為什麼要用 Tukey 檢定?

當我們用 ANOVA 比較三組以上的數據時,ANOVA 只告訴我們「至少有兩組不一樣」,但不告訴你是哪兩組不同。
這時候 Tukey’s HSD 就像一個放大鏡:

逐對檢查每兩組之間的差異。

控制多重比較造成的錯誤率(不會因為重複檢驗太多次而誤判)。

給出清晰的比較結果:例如 Low < Medium < High。


☕ 超白話流程:從 0 開始做 Tukey

1️⃣ 問大方向:先做 ANOVA

「三組(或以上)平均值有沒有差?」

p ≥ 0.05 → 沒有顯著差異,停在這裡。

p < 0.05 → 有差異,進入下一步。

2️⃣ 找小細節:做 Tukey’s HSD

把三組兩兩比:

低 vs 中

低 vs 高

中 vs 高

3️⃣ 解讀結果

Low < Medium < High → 三組呈現階梯式差異。
Low, Medium < High → 高組顯著大於其餘兩組,但低與中無差。
A > B, C → A 顯著大於 B 和 C,B 和 C 沒有差。

4️⃣ 白話例子

三組「咖啡廳停留時間」平均:Low=40、Medium=55、High=70 分鐘。

ANOVA:p = 0.001 → 有顯著差異。

Tukey:

High vs Medium:p = 0.01(High > Medium)

High vs Low:p < 0.001(High > Low)

Medium vs Low:p = 0.02(Medium > Low)

整理:Low < Medium < High → 偶爾光顧的人坐最短,忠實鐵粉坐最久。


🤔 常見地雷與貼心提醒

樣本太小:差異再大也可能檢不出顯著。

變異不相等:若組間變異差異過大,可考慮 Welch ANOVA + Games–Howell 檢定。

亂做多重 t 檢定:會提高誤判率,Tukey’s HSD 的誕生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問題。

解讀要搭配背景知識:統計差異 ≠ 實務上重要,還要看情境。


🗂 表格示例(咖啡店研究)

群組 平均停留時間 (分鐘) Tukey 檢定結論
Low(偶爾光顧) 40 ± 8
Medium(常規客) 55 ± 10 Low < Medium
High(忠實鐵粉) 70 ± 12 Medium < High
整理 Low < Medium < High

📌 重點專有名詞與白話解釋

Tukey’s HSD(Tukey’s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):Tukey 發明的事後檢定,用於多組比較,控制錯誤率。👉 白話:統計界的「逐對檢查員」。

ANOVA(Analysis of Variance):變異數分析,用於檢查三組以上是否有差異。👉 白話:先問「整體有沒有差」。

事後檢定(Post hoc test):在 ANOVA 顯示有差後,用來比對哪兩組不同。👉 白話:先知道有問題,再查誰出問題。

第一型錯誤(Type I error):把沒有差異當成有差異的錯誤。👉 白話:把正常人當成犯人抓起來。


🌟 一句話總結

Tukey’s HSD 是由統計大師 John Tukey 發明的「事後檢定」,先用 ANOVA 找出「有差」,再用 Tukey 檢查「哪兩組差」。它不只是表格上的箭頭,而是多組比較時最可靠的裁判。


上一篇
從智慧語音錄製技術看未來健康照護的數位轉型
下一篇
親愛的巨人:當 AI 與數據,替照顧者戴上一圈花環
系列文
AI 與統計在醫療與長照的應用:連結教育、收入、婚姻與居住,建構健康與照護決策支持23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